一、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我市培育了天海、海能达、航盛、天汽模具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汽车电子、通信指挥车和汽车模具3大特色产品集群,拥有指挥车、通信车和挂车3类汽车生产资质、29款车型列入工信部公告目录,总投资20亿元的天海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开工建设,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汽车电子电器:巩固提升汽车用连接器、接线盒、电线束等传统产品质量,积极发展高端汽车电子、高压线束、线束自动化设备、新能源汽车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发展大灯调节器(AFS)、后视镜折叠器、LED 大灯控制模块等新技术新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以纯电动汽车开发技术、集成技术、模块化柔性制造技术为依托,开发纯电动汽车电源总成系统、电驱动总成系统、整车控制总成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生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产品以及纯电动物流车、商用车等整车产品。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聚焦细分领域,大力发展车载视听娱乐、智能导航、语音互动、影音娱乐、泊车辅助,加强与智能驾驶优势企业对接,拓展智能网联电子产品开发,支持企业参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争取在多类别传感器融合感知、车用无线通信网络、车辆智能算法等领域落地一批研发生产企业和成果转化项目。 通信车及系统集群:紧跟国家“军民融合”“一带一路”政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扩大军(民)品市场份额,重点发展军(民)用通信车与信息系统集成、智能终端、电台、数字集群系统、天线等产品,加大科研公关,推动高速电台、单兵电台、综合数字集群等新产品研发进度。 汽车模具及精密智能制造:重点发展汽车大型冷冲压模具、汽车轻量化车身用高精密模具,扩大汽车外覆盖件、内饰件、梁架件等冲压产品规模,拓展高强钢板、拼焊板、铝合金板等环保新材料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二、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我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2家。目前已建成年产60万吨甲醇、10万吨1,4-丁二醇、6万吨聚四氢呋喃、3000吨丁二酸酐、15.8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30万吨二甲醚、20万吨橡胶促进剂、10万吨离子交换树脂、2万吨石油裂解催化剂等项目,其中丁二酸酐装置生产能力国内第一,橡胶助剂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入驻河南能源集团、宝马集团、蓝赛化工、瑞兴堡建材、新拓洋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煤、甲醇、1,4-丁二醇、聚四氢呋喃、丁二酸酐完整的精细化学品,煤炭—电力—化工—化工残废液处理—新材料等产业链条。 清洁能源:主要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一是甲醇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已建成的60万吨甲醇、10万吨1,4-丁二醇、6万吨聚四氢呋喃、3000吨丁二酸酐装置为依托,规划发展乙酸乙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氨纶、醋酸乙烯、EVA树脂、聚乙烯醇、聚甲醛等化工新材料。二是硫化工产业链:依托园区年产6万吨二硫化碳装置及年产60万吨甲醇装置副产品硫化氢,生产甲硫醇钠、聚苯硫醚(PPS)专用级硫氢化钠、蛋氨酸、二甲基亚砜、二甲基二硫等硫化工产品,实现对硫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同时推进二硫化碳规模扩大至12万吨,支撑下游橡胶助剂产业发展壮大。三是推进清洁燃料氢能源、乙醇等能源基地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相融合。 精细化工:主要发展橡胶助剂、离子交换树脂、农药和医药化工等产业链,一是橡胶促进剂及其上下游产业,发展多品种橡胶促进剂,同时引进橡胶防老剂系列产品及橡胶促进剂上游环己胺、二环己胺等产品,打造全国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橡胶促进剂之乡。二是离子交换树脂及其上下游产业,研发多用途离子交换树脂和多功能树脂等,打造全国知名的树脂产业基地。三是农药医药化工产业,发展植物生产调节剂、原料药、制剂等。 高端材料:以鹤壁中昊新材料有限公司、河南星宇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现有的化工原料为依托,延链补链,引进树脂、高分子等企业和项目。 生物化工: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饲料等产业以及环保高分子材料、绿色纤维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发展玉米—淀粉—葡萄糖D-异抗坏血酸钠(简称异VcNa)、D-异抗坏血酸(简称异VC)、维生素C(简称VC)、D-核糖。 新型建材:依托石林陶瓷产业园,根据化工园区产生的废弃物资源总量,合理发展新型建材,综合利用废弃物。同时,开拓其它废弃物生产建材新领域,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塑料建材。以镁铝粉煤为基础实施改性合成树脂材料,以油墨、EVA树脂、PVC、钛白粉等原辅材料打造新型化工建材。 特种尼龙:发展高性能特种尼龙纤维、特种改性工程塑料,生产军工特种纤维、绿色环保色纱、工业短纤、高铁专用改性工程塑料、阻燃尼龙、高温尼龙、透明尼龙、长碳链尼龙、热熔丝用尼龙等。 三、绿色食品产业。全市拥有食品企业200余家,主要集中在淇县、浚县,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5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9家。打造了两大传统产业(面制品和肉制品)和两大新兴产业(调理快餐、休闲饮品),拥有肉类加工、粮食加工、焙烤食品、方便食品、调味品、果蔬饮料、酿酒等3个大类15个中类17个领域上千个品种,形成了门类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面制品:围绕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依托豫北强筋小麦生产基地,丰富产品系列,不断完善面粉、专用面粉、蒸煮面制品、烘焙面制品、休闲面制品五大产业链条,利用功能性淀粉糖等食品添加剂优势,纵向发展饼干、面包等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烘焙休闲食品。 肉制品:不断完善冷鲜分割肉、调理肉食品、熟肉制品、休闲肉制品产业链条,重点抓好航天食品、鸡肉精深加工休闲食品,延伸生产各种方便食品、功能性食品和旅游食品。 调理快餐食品:重点发展速冻水饺、汤圆、方便米面等快捷食品、常温方便米面肉制造等主食食品,打造速冻食品产业集群,增加学生营养餐和团膳供应,同时发展冷冻食品相关原料、食品添加剂、可持续环保包装等产品,创新产品口味,推动调理食品向品种多样化、营养丰富化、风味特色化、食用家庭化转型发展。 休闲饮品:重点打造高端健康果蔬饮品、早餐快餐营养饮品、功能饮料、运动饮料等,引导休闲饮品由中低端向优质型、功能型和保健型方向发展,以塑造企业高端品牌形象为引领,争取建成品种丰富、营养健康的休闲饮品生产基地。 其他农副食品:发展高油酸花生、玉米等原料优势产品,促进品种多元化。重点抓好淇花优质高油酸花生油升级扩建项目和集高油酸花生种植、仓储、加工、贸易、电商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以及利用我市其他优势资源,如菌类深加工、豆制品项目等,培育壮大花生休闲、菌类休闲及其他农副食品加工产业链,实现增值增效。 四、镁精深加工产业。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在高性能镁合金材料、镁牺牲阳极、镁合金板材、镁合金压铸和挤压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全市骨干企业16家,建有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各类研发平台10多个;形成原镁冶炼—镁粉镁粒—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压铸、挤压、轧制—镁合金表面处理—镁合金散热器、建筑模板等终端应用产品等较为完整的镁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开发区为核心的集聚发展态势;建有全国唯一的国家镁质检中心和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级金属镁质量提升示范区和省级镁专利导航实验区,成立河南镁业有限公司,形成全国独有的产业发展优势。 镁合金轮毂等汽车零部件:抢抓汽车轻量化契机,重点推进镁合金轮毂生产示范线项目建设,同时,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引进合作,大力发展镁合金方向盘、座椅骨架、仪表盘以及箱体等汽车零部件,拓展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镁合金板材及建筑模板:发挥高强韧镁合金优势,推进板卷带产品的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基地,突破低成本短流程宽幅镁合金板材核心轧制技术,重点发展镁合金轧制板材、建筑用镁合金模板,推动镁合金板材在冲压仪表盘、座椅,笔记本电脑壳和手机壳体、电池壳体等方面的应用,拓展在印刷用雕刻版、集装箱、物流周转箱、托盘及军工等方面的应用。 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加大高性能镁合金、镁合金棒坯、高强韧超塑性镁合金开发力度,改善合金配方、优化工艺参数,开发特种性能牌号合金,促进镁合金在航空航天、石油钻井等新兴领域应用。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投稿,宣传您的企业、观点及镁人镁事。 |
4月28日,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逊深入闻喜县调研镁产业发展、...详情
2025年4月26日—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详情
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很多地方都在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升级。由西...详情
节前镁市回暖2025.4.30日五一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内镁锭市...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