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上述两方面问题,青岛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桂村、副教授张忠华,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能所崔光磊研究员在镁电池电解液及镁沉积界面形态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镁电池电解液的溶液化学性质以及金属镁-电解质界面对金属镁负极的可逆性以及金属镁沉积物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面容量(5~10 mAh/cm-2)条件下,当前常用的四类镁电解质所组装的Mg/Cu非对称电池会发生严重的内部短路,但是发生短路的时间各不相同。进一步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在金属镁剥离过程中,负极表面会形成的多孔阵列状和半球形的腐蚀坑,随后的金属镁沉积过程,镁离子优先被还原并沉积形成松散的相互连接的大块聚集体,而不是均匀且密实的膜状沉积物。所形成的相互连接的颗粒状金属镁沉积物易于渗透并进入多孔隔膜,进而导致电池失效。另外,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刻蚀技术可以发现,从沉积物的表面到内部都显示出金属铝的共沉积现象,而镁沉积物的近表面中还存在含氯的化合物,相关物种分析及其形成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投稿. |
4月28日,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逊深入闻喜县调研镁产业发展、...详情
2025年4月26日—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详情
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很多地方都在推动新材料的产业升级。由西...详情
节前镁市回暖2025.4.30日五一假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内镁锭市...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