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TEM和HAADF-STEM系统研究了Mg-Ho-Cu-Zr合金中的LPSO相,结果如图1所示。平行于[11-20]hcp方向的选区电子衍射(SAED)结果(图1c-e)证明晶界处块状金属间化合物的A、B、C区域(图1b)分别为18R、14H、24R类型的LPSO相,相应的原子分辨率HAADF-STEM图片(图1f-h)直观地证明它们由周期性交替分布的Mg原子层和溶质原子(Ho、Cu)富集的AB’C’A堆垛单元组成,相邻堆垛单元间所夹的Mg原子层数分别为2、3、4。三种LPSO相的结构模型也在相应的HAADF-STEM图中给出,蓝色代表Mg原子,粉色和浅粉色分别代表溶质原子不同程度富集的Mg原子。 图1 Mg-Ho-Cu-Zr合金的TEM图、SAED图和HAADF-STEM图 重点研究了18R、14H、24R三种LPSO相的元素组成,图1b中A、B、C三个区域的TEM-EDS结果分别为Mg91.16Ho4.76Cu4.05Zr0.03(18R)、Mg92.60Ho4.27Cu3.07Zr0.06(14H)、Mg93.22Ho3.87Cu2.85Zr0.06(24R),可以发现三种LPSO相中Ho和Cu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由于Zr元素含量非常低,后续分析过程中忽略Zr元素)。如图2所示,HAADF-STEM图(图2a-c)中的Z-衬度强度也支持这一结果,因为HAADF-STEM图片中Z-衬度强度大致与原子序数的平方成正比,Ho和Cu的原子序数远大于Mg的原子序数,因此,18R、14H、24R三种LPSO相对应区域的Z-衬度强度依次降低,定量分析结果如图2d所示。另外,图2e和f分别为18R-14H和14H-24R界面处的原子分辨率HAADF-STEM图,结果表明三种LPSO相完全共格。 图2 HAADF-STEM图片及部分区域相应的Z-衬度强度分布图 本研究还观察到短程有序L12型Cu6Ho8团簇嵌入在溶质原子富集层错(SESF)层中,与Mg-Y-Zn合金LPSO相中Zn6Y8团簇类似。但团簇的面内有序度不同,Mg-Y-Zn合金中Zn6Y8团簇的面内有序度为6M;而此合金LPSO相中溶质原子浓度较低,Cu6Ho8团簇的密度较低,LPSO相的测量成分与面内有序度为9M的理想成分接近,如图3a所示。尽管Mg-Ho-Cu合金LPSO相中溶质原子浓度较低,但Cu/Ho原子比仍接近3/4,这正是因为Cu6Ho8团簇的存在,也说明短程有序L12型TM6RE8团簇在Mg-TM-RE合金LPSO相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假设夹在相邻SESF中间的Mg原子层中不含有Ho和Cu溶质原子,基于18R、14H、24R三种LPSO相的实验测量成分对其SESF成分进行估算,分别为Mg86.4Ho7.4Cu6.2、Mg87.5Ho7.2Cu5.3、Mg87.2Ho7.4Cu5.4;类似地,对团簇面内有序度为6M、7M、8M和9M的理想LPSO相中SESF进行估算,结果分别为Mg70.8Ho16.7Cu12.5,Mg78.6Ho12.2Cu9.2, Mg83.6Ho9.4Cu7.0和Mg87.0Ho7.4Cu5.6。如图3b所示,实验估算结果与团簇面内有序度为9M的理想LPSO相的估算结果非常接近,进一步证明该合金LPSO相中短程有序团簇面内有序度为9M。值得注意的是,18R、14H、24R三种LPSO相的SESF中溶质原子含量接近,意味着三种LPSO相的成分差别是夹在相邻堆垛单元间Mg原子层数不同导致的。 图3 Mg-Ho-Cu三元相图中LPSO相(a)和SESF(b)的截面示意图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研究了Mg-Ho-Cu-Zr合金中LPSO相的结构及成分特征,在块状金属间化合物中观察到18R、14H、24R三种LPSO相共格分布,其中短程有序L12型Cu6Ho8团簇的面内有序度为9M,明显低于常见的6M和7M,证明溶质原子浓度较低的Mg-Ho-Cu合金中仍可以形成LPSO相,为设计含有LPSO强化相的新型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奠定基础。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 |
5月7日,海天智胜金属与江苏鑫启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启...详情
5月7日,垣曲县县委书记史玉江深入五龙镁业开展现场工作调研,并...详情
近日,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阳宝镁精密制造有限公...详情
周初镁市简述2025.5.12日今日返市,国内镁锭市场以高位稳挺姿态...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