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军教授,博士,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专业,从事有色金属热法冶金、材料冶金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研究,授权多项专利,承担“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及“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项目,荣获“第八十五届巴黎世界发明博览会特别奖”、“第八届全国发明博览会金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宁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张少军教授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组建镁基新技术研发团队,致力于镁冶炼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主持研发的“复式竖罐原镁冶炼技术”于2012年被国家工信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随后该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节能减排技术目录”。2015年任职于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在郑大工作期间,镁基新技术团队持续对“复式竖罐原镁冶炼技术”进行改进,申请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并于2022年12月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发明)一等奖。 “十年磨一剑”十几年的持续研究,经历过波峰波谷,是张少军教授以及镁基新技术团队对镁冶炼行业的热爱,是希望看到镁冶炼行业技术进步的真挚感情, 是对自己所研发技术的十足信心一直支撑着不断前行。 镁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密度为铝的2/3,钢的1/4,在航空航天轻量化、交通运输轻量化等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此外,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储氢、电池等也是镁的主要发展方向。我国具有丰富的镁矿资源储备,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每年生产的原镁占世界原镁总产量的90%以上,原镁及镁合金制品出口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镁是我国从矿产开采到冶炼、合金生产、表面处理,全链条不受外国限制的金属。目前,我国的主要镁冶炼技术是皮江法,皮江法生产的原镁占我国原镁总产量的95%左右。与皮江法相比,“复式竖罐原镁冶炼技术”可以降低镁冶炼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延长装备使用寿命,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改善车间环境。 团队博士生导师:张少军; 硕士生导师:张少军、杨沛胥、刘金辉。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 |
5月7日,海天智胜金属与江苏鑫启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启...详情
5月7日,垣曲县县委书记史玉江深入五龙镁业开展现场工作调研,并...详情
近日,安徽宝镁轻合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青阳宝镁精密制造有限公...详情
周初镁市简述2025.5.12日今日返市,国内镁锭市场以高位稳挺姿态...详情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