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科研:Neuron| 竺淑佳组诠释镁离子对NMDA受体多重调控的分子机制 ...

来自: 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 收藏 邀请

2025年2月25日,《Neur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镁离子对NMDA受体多重调控机制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竺淑佳团队完成。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作为突触可塑性的关键分子,其功能受镁离子(Mg2+)的电压依赖性阻断与电压非依赖的变构调控,但具体分子机制长期未明。研究团队系统揭示了Mg2+NMDA受体中的多重作用机制,发现存在三个独立的Mg2+结合位点:位点Ⅰ位于选择性过滤器上——由天冬酰胺形成的环形结构,通过配位键与Mg2+结合,负责经典的电压依赖性阻断功能。位点Ⅱ和Ⅲ则位于GluN2B亚基的N端结构域(NTD),分别介导Mg2+的变构增强与抑制作用。该工作揭示了镁离子在NMDA受体中的多重调控机制,诠释了Mg2+阻断和Ca2+通透的差异性分子机制,为理解NMDA受体在兴奋性突触传递中的功能及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Mg2+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二价阳离子,广泛参与神经发育、突触可塑性以及体内稳态的维持,其胞外浓度约为1 mM。Mg2+最为人熟知的功能之一是作为NMDA受体的电压依赖性阻断剂。20世纪80年代初, 多伦多大学Macdonald等人发现NMDA受体的激活不仅依赖于配体(谷氨酸)结合,还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电压依赖性门控特性——这一现象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中为NMDA受体所独有(图1A-B)。随后,法国Nowak和Acher、美国Mayer和Westbrook等人揭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机制:Mg2+对NMDA受体具有电压依赖性阻断作用(图1C)。在静息膜电位下,Mg2+会结合NMDA受体并阻断其电流;当膜电位去极化时,这种阻断作用会被解除。这种双信号协同调控机制,使NMDA受体能够作为突触可塑性的“coincidence detector”,在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与突触后去极化同步发生时才被激活,进而触发Ca2+依赖的胞内信号级联反应。这一特性奠定了NMDA受体在学习记忆、长时程增强及神经发育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由于Mg2+离子半径小,冷冻电镜的分辨率不足以清晰捕捉其结合位点。Mg2+在NMDA受体中的具体结合位点及其调控机制,以及Mg2+阻断而Ca2+通透的结构基础,一直未得到全面解析。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表达在爪蟾卵母细胞上的NMDA受体并记录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在负电压下Mg2+对GluN1-N2A和GluN1-N2B两种NMDA受体亚型的阻断作用具有相似的亲和力。然而,在正电压下,Mg2+仅对GluN1-N2B受体的外向电流表现出显著性的增强作用(图1D)。这一结果与90年代中期Wang和Paoletti等人在培养的神经元和脑片电生理记录中观察到的现象一致,即在去极化膜电位下,Mg2+显著增强了NMDA受体介导的外向电流。

图1. NMDA受体在突触传递中的功能与镁离子作用机制。

A) 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示意图。B) AMPA和NMDA受体介导的EPSC成分(摘自Hansen et al., 2018)。C) 谷氨酸激活受体的I-V curve(摘自Nowak et al., 1984)。D) 电压依赖性Mg2+对GluN1-N2A和GluN1-N2B亚型的不同作用。


为了进一步明确Mg2+调控GluN1-N2B的结构机制,研究团队纯化了人源的GluN1-N2B受体蛋白,并分别解析了在Mg2+或在二价离子螯合剂EDTA存在下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通过结构比较、点突变和电生理功能验证,研究团队鉴定出三个不同的Mg2+结合位点(图2A)。具体而言,位点Ⅰ位于GluN1-N2B受体的选择性过滤器处,天冬酰胺环的侧链与Mg2+形成配位键,介导了电压依赖性阻断效应。位点Ⅱ和位点Ⅲ位于GluN2B亚基的N端结构域上的不同口袋。其中,位点由三个酸性残基组成,当这些残基同时突变时,GluN2B特异性Mg2+增强作用完全消失;而位点Ⅲ与Zn2+结合口袋重叠,该位点的突变进一步提高了Mg2+的增强作用,证明该位点参与了变构抑制作用(图2B)。

图2. Mg2+调控NMDA受体门控的分子机制。

A)Mg2+结合的人源GluN1-GluN2B受体三维结构。B) Mg2+不同作用位点的功能验证。在负电压下,位点Ⅰ点突变显著减弱Mg2+的电压依赖性阻断效应。在正电压下,位点Ⅱ位点突变消除了GluN2B特异性的Mg2+增强效应;位点Ⅲ位点突变进一步提高Mg2+增强作用。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Mg2+和Ca2+与NMDA受体残基相互作用的差异。在三次独立的模拟中,Mg2+始终与天冬酰胺残基形成稳定的相互作用,而Ca2+由于范德华力半径更大,主要与水分子形成配位键。这种差异导致Ca2+无法像Mg2+一样在天冬酰胺环形成的空间内紧密结合,从而为NMDA受体中对Mg2+阻断和Ca2+通透的选择性差异提供了新的认识。综上所述,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单颗粒冷冻电镜、电压钳记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技术,揭示了Mg2+在NMDA受体中的多样化调控机制,阐明了GluN1-N2B受体通道对胞外Mg2+浓度的复杂响应特性(图3)。这一研究不仅深化了对Mg2+在NMDA受体中作用的理解,还为揭示其在突触可塑性中的关键调控机制提供了全方位的见解。

图3. Mg2+作用于GluN1-N2B受体的示意图。

位点Ⅰ位于TMD区域内选择性滤器的顶端,在静息膜电位下通道被Mg2+阻断。这种阻断在膜去极化时得到解除,从而允许Ca2+流入神经元。位点Ⅱ和位点Ⅲ分别位于GluN2B-NTD的两侧,位点Ⅱ参与GluN2B-NTD驱动的变构增强,而位点Ⅲ参与变构抑制作用。

声明:以上所有内容源自各大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对原创作者表示感谢,文章内容仅用来交流信息所用,仅供读者作为参考,一切解释权归镁途公司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经核实我们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鸣谢:镁途公司及所有员工诚挚感谢各位朋友对镁途网站的关注和关心,同时,也诚挚欢迎广大同仁到网站发帖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 :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本文作者2025-2-26 14:03
镁途
粉丝0 阅读146 回复0

精彩阅读

镁途微信公众号码

扫码微信公众号
给你想要与成长

用心服务镁途
0392-2167977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意见反馈:961185715@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Powered by Ryi  © 2019  鹤壁镁途科技有限公司  豫ICP备18030072号-1